您现在的位置: 羚羊角 > 羚羊角功效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犀牛角雕件如何鉴定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/10/22 16:19:55
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/index.html

犀角雕的横断面必须可见鱼子纹、蜂窝眼。但实际操作时,几乎所有的古玩商人和收藏者,都只是一味的強调要见到鱼子纹,所有的关于犀角雕鉴定知识的书籍和网络文章,首要的都提到其横断面可见鱼子纹。有的则只強调其横断面可见蜂窝眼,并未提及鱼子纹。亦有的強调指出。其实,鱼子纹和蜂窝眼并存是犀角雕的重要特征,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,见到了两个不同的鱼子纹形态而已。观察与纵向竹丝纹成直角的横断面,呈现的是蜂窝状的纹样,有的较为整齐,有的很不规矩,三四边形、五六边形都有,一概称之为蜂窝眼。有趣的是,观察纵向竹丝的斜切面,毎一丝毎一端即凸起一粒鱼子状颗粒

鱼子纹蜂窝眼蜂窝眼

即俗称的鱼子纹,这种鱼子纹,《格古要论》称之为粟纹,像平摊开的小米一样,似乎比鱼子纹更形象。曹明仲所著《格古要论》说的“粟纹有粟眼”,粟纹指蜂窝眼,“眼”即蜂窝眼中的那一点。我观察了几十件犀角雕,其“眼”其实也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,某一角度可见,某一角度不可见,与釆光有关。现代学者称“粟眼”为“髓”,称蜂窝眼为“髓腔”,这是学术上的定义,形态概念更加清楚。

粟眼变形粟眼

还有一说让人不知所以,说是鱼子纹“对于亚犀被称做鱼子纹,对于非犀被称做甘蔗纹,行内人士都统称叫鱼子纹”。暂且不说甘蔗纹从未被称作鱼子纹,就是亚犀、非犀皆可见的鱼子纹,也被弄得概念模糊了。可以认为,此君是在想当然。亦有人称鱼子纹为“鬃眼”的,说是习惯上称为“砂底”或“砂窝底”。不知是否说“地”,笔误为“底”,有些别树一帜的意味,远不如约定俗成的鱼子纹和蜂窝眼既能意会,亦可言传。至于网络上有说蜂窝眼为“网格纹”的,自然更是标新立异之说。而网络上介绍的“局部可见鱼子纹”的鉴定知识,则恐怕连“象”都没有摸到,信口开河而已。

所有推介的犀角雕件鉴定知识,竹丝纹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,只是纵向竹丝(亦称发丝,也有称甘蔗纹的)的排列有两种表述。一种说亚犀竹丝纹细,纵向排列条分缕析,非犀相反;一种说非犀竹丝纹细,纵向排列条分缕析,亚犀相反。我上手过的数十件犀角雕件,形状有亚犀特征的,竹丝纹却有出现非犀特征的;有的形状带有非犀特征的,恰恰竹丝纹出现亚犀特征。因此,可以推定,纵向竹丝纹的粗细和排列,亚犀和非犀并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,但蜂窝眼式的鱼子纹都在每一条竹丝的末端,这是统一的。

竹丝纹竹丝纹

常常被人与犀角的鱼子纹、竹丝纹混为一谈的,是康藏高原的野牦牛角和某种羚羊角的纵纹和颗粒纹。野牦牛角、羚羊角有与犀角相似的鱼子纹和竹丝纹,但无类似犀角蜂窝眼的纹样,不难分辨。之所以不少人将野牦牛角、羚羊角当犀牛角,原因就在从未与犀角谋面,自然不知所以。

明十六世纪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.《李中甫制》款

尺寸20cm

RMB1,,

犀牛角因能雕刻工艺品而贵,自古即被视为贵重宝物,富贵人家以能珍藏一犀牛角杯为家宅幸事,被视为镇宅辟邪的神器。犀牛角因其入药有奇效而珍,它“性寒,味苦咸,功能凉血,清热,解毒,主治热病神昏,谵语、发狂、斑疹、吐血、衄血等症”。用犀角杯饮酒可強身健体,因而用其制杯者居多。

清18世纪犀角雕仿古「饕餮」螭龙纹杯.《胡星岳作》款

尺寸18cm

RMB 4,,

明末犀角雕仿古饕餮纹海棠口杯尺寸直径8.2cm

RMB1,,

因其珍稀贵重,导致犀牛种群面临灭绝性灾难。世界性的珍稀动物保护法虽然颁行许多年了,偷猎者仍然是犀牛的灾星。据有关方面研究数据显示,流传于世的中国古代犀角雕件仅存到件,其中大部分流落海外。两岸故宫博物院加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犀角雕件,加起来也只有多件。国内民间流传的犀角雕件,超过件的可能性不大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ingyangjiao.com/lyjgx/4748.html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羚羊角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