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羚羊角 > 羚羊角作用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以案说医林毅乳腺癌脑转移,继发癫痫宜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2/20 12:47:51

▲林毅首届“全国名中医”,“桂派中医大师”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,卫健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,香港大学荣誉教授。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。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,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“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”。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尤其是三阴、双阴性乳腺癌,乳腺炎性疾病尤其是肉芽肿性乳腺炎,及乳腺增生性疾病、疑难病症中医、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
以案说医。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,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、法、方、药的具体运用,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。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。我们推出栏目,以期传承精华,启迪我辈,共同进步。

钟某某,女,时年55岁。初诊时间:年10月16日。主诉:左乳癌术后5年余,发现脑转移2天。病史:患者于年5月因左乳癌在我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,术后病理示:左乳浸润性导管癌(T2N1M0),ER、PR均阴性,HER-2(+++),腋淋巴结见癌转移(3/16),术后完成放化疗(6周期TAC方案化疗、30次局部放疗)。外院给予甘露醇、醒脑静等静滴。

症见:精神疲倦,头痛,神昏,视物模糊,呕吐,抽搐,二便调。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
西医诊断:左乳癌术后脑转移

中医诊断:乳岩

证型:痰热阻窍

治法:熄风化痰降浊,清热解毒散结

方药:羚角钩藤汤加减:羚羊角粉6g(冲服),钩藤15g,生地黄30g,姜竹茹10g,桑叶15g,菊花15g,僵蚕10g,天麻10g,珍珠母30g(先煎),川芎10g,蛇舌草30g,龙齿30g,茯神15g,石决明30g,蚤休30g,蜀羊泉15g。

7剂,日一剂,水煎二次,日服二次。二诊:年10月23日症见:头痛,神昏,视物模糊均好转,呕吐症状明显减轻,未见抽搐,仍见精神疲倦,二便调。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方药:效不更方,继服上方14剂。

随访1个月,诸症减轻。

该乳腺癌患者病程较长,久病及肾,影响肾生精功能,而脑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,乃髓汇集之处,且脑与人的生命活动休戚相关,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云:“头者,精明之府。”《内经》还指出了脑与耳、目等官窍的联系,如《灵枢·大惑论》曰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……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,上属于脑,后出项中。故邪中于项……则随眼系以入于脑,入于脑则脑转,脑转则目系急,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。”《灵枢·海论》指出: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。”则从临床角度肯定了脑为生命之要害。

中医学认为脑转移瘤的发生与风、痰、瘀、毒有很大关系。风性善于走窜,而发为脑瘤者,临床常有头晕头痛、抽搐、偏瘫、呕吐等症状,故中医治疗以清热化痰熄风,化瘀解毒散结为法。

林老认为乳腺癌患者内伤积损日久气血运行失调,骤起邪毒入脑瘀毒胶结为患,脑转移发病急骤,病位在脑窍。但从整体观念辨证分析,涉及肺、心、肝、肾、脾等多个脏腑功能的失调,见证多端,而其病机重点在于气血失调,瘤毒乘虚入窍。病机的中心环节则在瘤毒循经入脑之后,瘀热阻窍为患,此亦本病主要证型。若毒邪尚不甚著,正气稍强,则瘀热阻窍的病理较轻,临床上仅见面色轻度潮红,肢体麻木无力,舌质偏红,脉来弦劲。而正气虚弱、毒邪势强的患者临床则可出现较为典型的痰热阻窍的证候,如神昏,躁扰不宁,舌强语謇,腹胀硬满,大便闭结,或见身热,面色红赤甚至黯红,舌质红绛,舌苔黄,脉弦滑或洪大等。若毒邪极盛,气血瘀结,则上症更烈,可出现一系列变症,甚或导致死亡。素体之痰与邪毒胶结,搏结不解,则热更灼,痰更盛。气机壅塞,进而成痰、化火、生风,三者互为因果,临床表现为痰郁化火、风动痰升、风助火势、火助风生、痰火相煎等病理演变,最终导致痰瘀阻窍。毒瘀胶结于阳明,轻则积滞内停,大便秘结,重则神识不清;胶结于肝肾,必耗伤阴津,进一步损及五脏。肝肾亏竭,则头晕目眩,甚至昏迷。若脑络破损,常可见阴阳迅速离决,危及生命,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凶险的证候。

羚角钩藤汤证治为热邪传入厥阴,肝经热盛,热极动风。邪热炽盛,热扰心神,则烦闷躁扰,甚则神昏。由于热灼阴伤,热极动风、风火相煽,以致手足抽搐,发为痉厥。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,辅以增液舒筋,化痰宁心之法。

方中羚羊角,清泄肝热,熄风止痉之效颇佳;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。两药相合,凉肝熄风,共为君药。桑叶、菊花辛凉疏泄,清热平肝熄风,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,用为臣药。《本草经流》说:“菊花专制肝木,故为祛风之要药。”热极动风,风火相煽,最易耗阴劫液,故用鲜生地黄、白芍药、生甘草三味相配,酸甘化阴,滋阴增液,柔肝舒筋,上述药物与羚羊角、钩藤等清热凉肝熄风药并用,标本兼顾,可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功。邪热亢盛,每易灼津成痰,故用姜竹茹以清热化痰。热扰心神,又以茯神、珍珠母平肝、宁心安神,以上俱为佐药。生甘草调和诸药,又为使药。

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药为主,配伍滋阴化痰、安神之品,故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。加用蜀羊泉、蚤休、蛇舌草清热,利湿,祛风,解毒;天麻、僵蚕息风止痉,平肝潜阳,祛风通络;川芎上行脑窍活血行气化瘀。若肝肾阴亏者可加山萸肉10g,熟地黄10g以滋阴补肾;抽搐甚者加全蝎5g,蜈蚣5g,地龙10g,研细末分6包,每次1包,每日3次,以疏风通络止痉;热毒蕴盛者加水牛角15g,葛根15g,黄芩10g以清热解毒;气虚痰蕴者加西洋参15g,石菖蒲15g,郁金10g,莱菔子30g以益气解郁化痰。

(本案编写:郭莉)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ingyangjiao.com/lyjzy/5449.html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羚羊角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