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羚羊角 > 羚羊角作用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发烧的几个常见类型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3/11 12:53:23
白癜风可以治愈吗 http://www.baidianfeng51.cn/baidianfengluntan/reply_662.html

我们讲感冒,一般情况下,多指肺系的外感六淫,常伴有鼻塞、喷嚏、流涕、咳嗽等症。

但其实五脏六腑的外在经络都可能外感六淫,也就是说,任何一经,都可能外感。

怎么判断是外感的发热呢?

就是看他之前有没有着凉吹风、暴晒脱衣、汗出见风、淋雨涉水等过往史。有没有因为出了很多汗然后把衣服脱了到处跑,有没有因为半夜汗出踢掉被子吹了空调;有没有头发没吹干就睡觉了;有没有光着脚在冰凉的地板上跑来跑去。这些都是外感因素,都会让人感冒。

只要有了外感,人体就要对外感做出相应的变化。

在了解机体的变化之前,先理清几个要点

一、汗是液体,98%~99%的成分是水。

二、汗的比热容接近于水,初中时学过化学的都知道,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。

三、的蒸发会令人体丢失体温。人体表面的汗,被风一吹,蒸发会加速,会带走人体非常多的热量。

四、人是恒温动物,要维持在7度左右。

综上

如果人体被汗液带走过多的热量,就变成一个体温过低的状态。体温过低了,就不能给酶提供一个保持活性的环境,不能维持我们身体里的各种化学反应,这种情况下会给大脑一个信号——你的体温过低了,这时候,要生产热量让人体重新回到平衡点。大脑里有指挥体温往高往低的体温调节中枢。

大脑会给机体两种信号,一种是产生热量,一种是减少热量的流失。

肌肉颤抖可以让身体产生热量,关闭毛孔收缩体表毛细血管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,这时候就起鸡皮疙瘩。

实型风寒发热

孩子这个大脑中枢还没发育完成,大脑给身体产生热量的信号之后,却忘记了要停止,甩手不管了,那么人体就不停地产生热量,超过了人体之前因为汗蒸发带走的热量,同时还忘了开毛孔放热,即产热散热,这时候,人就发热了。

简单说,平时一点热就满头大汗的孩子,现在多穿衣服还说冷,脑门摸着热,却干干爽爽,一点汗也没有。

我们该怎么处理呢?

大脑对身体的记忆是——我受凉了,我体温丢失过快了。我们要解除大脑对寒冷的记忆,告诉大脑,我们的身体已经不凉了,把毛孔张开,把多余的热量散出去吧。这就是我们的辛温解表方法,把毛孔打开,把汗发出去,这时候就能把体温降下来了。毛孔是因为受凉而收缩的,我们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道理——热胀冷缩,用热的药,毛孔和毛细血管收缩痉挛的症状就会消失,就会张开。热性药可以用生姜、葱白、葱须等,这是我们学员群里一个爸爸提供的,很简单的偏方,一般都是三片姜、大蒜一瓣砸碎、葱白连须一头,煮一杯水(先煮生姜大蒜几分钟,再把葱白过一下水)让孩子喝了(此法只适用于单纯的实证型风寒感冒)。

虚型风寒发热

刚才讲的是风寒实证型的感冒发热,毛孔关闭得非常紧的。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毛孔关不紧,没有力气关,只能关一关,这时候会一直有汗液出。大脑一边让机体产热,但是留不住太多的热,会一直出细汗,一直把热量带走,有汗一见风就反复着凉了。

把思路捋一下:

一、因为着凉,所以要关闭毛孔,但关闭不全。

二、机制要增加产热,让毛孔恢复。

三、毛孔渗汗,失热过快,又刺激产热。

四、这是一个死循环。

五、体温调节中枢混乱了。

简单说,就是发着热,脑门一直有细汗渗出来,这个汗一般不粘,虽然出着汗,却不退热,这个汗出得也有意思,可能是出出停停,一会儿干干爽爽,跑两步,或咳嗽一下,或哭两声,就出一脑门细汗,体温可能降一下,但是一会儿汗又收了,体温又上去一点。人还怕风,一点风就说冷。

因为不停地出汗,水分丢失过多,热量丢失过多,把阳气散掉了,有轻微的阴液虚、阳气虚了,这就是单纯性的虚证型风寒感冒,这时候宜用桂枝汤。

桂枝和白芍,能让毛孔张开又收缩,桂枝撑开毛孔,白芍收缩毛孔,就像玩弹簧那样,来回这么几趟,就将毛孔恢复,汗不再洼洼流了,体温就正常了。甘草大枣可以补虚,让毛孔恢复活力,若还不够力,还可再加参芪等。

风热发热

刚才说的是两种在冬天比较常见的感冒发热,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在夏天,就是风热型的感冒。

风热型的感冒是什么样子的呢?

首先,到了夏天,天气非常热,吹来的风也是热的,人体往外辐射的热也少,同时人体因为吃的食品,产生的热量也高,种种因素加进来,一起逼迫人体,热量就上升,发热了。一般还伴有出汗,是热汗,头热得发胀,多有喉咙痛,流黄鼻涕,舌头也红,人整个就是觉得热,鼻孔往外呼气时可以感觉到鼻腔粘膜都是灼热的,呼出来的气也是比较热的,这种热型的感冒就叫风热感冒。

怎么办?把窗户打开,吹吹凉风,或者吹吹空调。就像夏天停在外面的车子,车里面的温度是非常高的,这个时候是直接开空调吗?不是的,是把两边的车门打开,不停地开车门合车门,把车子里的热空气排出去,然后才开空调,把车门关上,车内温度才凉下来。道理用在我们人体上是一样的,打开毛孔,再吹凉风,让热量降下去。用什么呢?辛凉药如薄荷。我们客家人喜欢擂茶,在擂茶上放一点薄荷,具有解暑热的作用。还有银翘片,古时候用的银翘散,风热的感冒可以用。

暑湿(湿热)发热

还有一种常见发热,暑湿型的发热,在岭南较常见。

暑湿型的发热

暑天天气热,气温可高于人体温度,于是热辐身是从空气射向人体,即人体吸收空气的热量。但是暑天一般湿度较高,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,会储存热量。

湿令气郁,湿气会阻碍人体向外辐射热量,机体产生的热,很难往外辐射出去,热量还会被体内的湿气截留,结果就是只产热,难散热,烧就难退了。

天气又热,热不停地通过热辐射的作用往病人身上涌,怎么能轻易就退得下来?

一方面当暑天气温高于体温时身体吸收外界的热量,一方面身体自己还在产生热量(人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热量),空气中的水汽和身体里的湿气截留内外环境两种热量,就发高烧了。这时候的发热,我们讲——湿与热结,如油入面,难解难分。

那我们怎么来看是不是有湿呢?这个需要医生的判断,同时也需要家长自己的观察。

首先最近他是不是吃油腻的东西非常多?吃水果非常多?吃甜食非常多?特别是甜食,还有一些湿热性的水果比如榴莲、菠萝、芒果、龙眼、荔枝。这是过往的饮食历史。那么同时出现什么症状呢?我们要观察现有的症状是,打开嘴巴看舌头,厚厚一层的白霜一样,整个口腔都是黏黏腻腻的,然后口臭,眼屎非常多,耳朵出油,皮肤出油,再就是脸色灰灰的,这些一般都是有湿了,常见的还有发热的时候,手脚是凉的,尤其是脚。只要我们观察到这组症状后,应该就要考虑怎么样清热化湿了。

目前来讲,中成药里,祛湿药就是用藿香正气水。藿香正气水偏温,我个人感觉它不够理想。但是市面上没有非常理想的清热祛湿的药物,中成药很难找到,所以只能找医生开。像我,就比较喜欢在几个方子里加减,比如三仁汤、甘露消毒丹、藿朴夏苓汤、达原饮、杏仁汤等。

后来,我又想了一下,如果一定要在市面上找应急的中成药,我觉得保和丸+小柴胡颗粒+抗病毒口服液,是个不错的搭配,但祛湿力不足,可以用白豆蔻6g、芦根10g、滑石10g、甘草6g煮水冲服。

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,家长们,千万不要擅自给小孩孩子下药,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。

以上,我们讲了四种类型的发热,分别是冬天与夏天容易出现的。

但不是只在特定的季节出现

冬天,有暖气,有火锅,可以出现湿热

夏天,有空调,有冷饮,可以出现风寒

所以不要刻板,一定要追问起病时的各种情况。

另外:不要盲目退热

发热——在我个人观念里,就是一个症状,就像咳嗽、拉肚子、皮肤瘙痒一样。既然是症状,那么它的出现和消失就是有规律的。症状从出现到消失,有一定的时间性。我们不能盲目地一见到发热,就去退热,把这个发热给终止。

如果我们了解了整个疾病的规律,理解了发热是整个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而已,那么就不会太过担心发热了。

有些发烧,不必急于退烧,而是要把底下造成发烧的病因去掉。底下的柴火不扒掉,扬汤止沸没有多大意义,没一会儿又烧上来。

像湿热,没有把湿祛掉是退不了热的,因为这个热是附着在这个湿的基础上的。所以要退这个热,一定要祛湿,只要湿不去,这个热不会退的。可是祛湿是有一个过程的,它需要一定的时间。而这个热,也是伴随着这个湿完全去掉之后,它才会退下来。

如果只是盲目地去退热,肯定会增加湿。因为退热药一般都是凉性的,凉性的退热药会造成脾胃损伤。脾胃一旦损伤,湿气就会增加。那么只要会有湿,它就会吸附热。吸附各种各样的热,人体自身产生的热量,空气中的热量,饮食中的热量,药物的热量,都会被这个湿吸纳,然后以发热的症状体现出来。

所以我反反复复讲热要不要急于退。

而是要分解湿热。

我觉得不要着急用什么猴枣散、羚羊角、保婴丹、美林等去退烧,而是要退烧和祛湿两种药同时用下去。湿没祛干净,烧不会完全退下去。疾病是有它自身发展规律的,我们不要盲目地去中断这个规律。因为发热,就是在宣泄多余的热量,一旦中断了,这个热就会积蓄在体内,不知道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二次损害。我们应该顺着这个事态,把湿祛掉,然后把热降下来,有步骤、有层次地治疗,而不是盲目地只管清热。

范怨武

以医会友,唔使指教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ingyangjiao.com/lyjzy/5656.html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羚羊角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