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了一单问诊,小事情,两岁小朋友,咽峡炎,发热,出现急疹。因为经常遇到类似问题,觉得好简单,一般急疹出现,意味着烧要退了。于是开了一个简单的药方。
孩子的妈妈问了一句:“有副作用吗?”
相较于之前服用的美林、羚羊角颗粒,以及自行服用的头孢,我开的中药复方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,甚至益处更大。不过考虑到人家疑心至此,解释半天也未必有更好的结果,太累了,干脆不解释,让它洗澡吧。
小朋友的咽峡炎都是吃出来的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尤其先吃生冷及瓜果或肥甘厚味后,气郁生热,外感风寒郁热更重,自然就发热而咽喉起疱疹了。气血贵在流通,一旦饮食生冷,脾胃运化之力不及,气机必有郁滞之处。郁滞的气只能另觅出处,但凡气能流通也不易发热。唯独气不运行,防御之力必然下降,一点风寒乘虚而入,则必然发热了。
这种发热不能清解,尤其不可清热。一清热,伤肺气,必然久咳不愈。反而应该鼓舞正气,如能发热,通过发热一举畅通气血通路,自然就好了。也不会像用抗菌素治疗后咳咳不已。只是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种治法,宁愿久咳,但不敢坐视发热不理。治病治出埋怨来,非我所愿。
所以遇到陌生患者,自己乱治不担心,反而问我有没有副作用的,一概退号退诊金,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啊。草药担心副作用,化工药反而不担心了?理解不了,干脆不理解了。怎么省心怎么来,死乞白咧的解释一通,别人也未必领情,还怀疑你别有用心,何苦互相为难呢?
做人难,做病人更难,做有执念的医生难上加难。但愿你们都能化难为易,永葆平安。
鲁照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lingyangjiao.com/lyjzy/78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