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羚羊角 > 羚羊角用量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大补有风险女子1公斤羚羊角下肚变小黄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9/23 12:54:21

羚羊角煲汤喝一个月竟成了“小黄人”!近日,家住汕头的赵女士本想进补强身,没想到惹上了麻烦,谷丙转氨酶飙升50倍,出现了急性肝衰竭。幸而紧急送医接受人工肝治疗,险险度过了一劫。

盲目服用滋补药酒、保健品、乡间草药偏方,滥用止痛药等,“吃”出来的肝肾损伤屡见报道,尤其乡镇民众笃信单方治病,一不小心就可能惹祸上身。专家提醒,自行购药服用有风险,日常进补也要适可而止,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食品建议咨询医生专业意见。

进补一月全身黄

一个月前,家住汕头的赵女士突然感觉身体乏力,肚子胀,还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小便发黄,脸色也越来越黄,整个人精神萎靡。医院检查发现,谷丙转氨酶升至U/L(正常参考范围4.0-40.0),超过正常值50倍;总胆红素水平μmol/L(正常0.0-26.0),超过正常值16倍,提示急性肝功能衰竭。

虽经药物治疗,赵女士没有明显好转,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,为求进一步治疗,她辗转来到广州求医。

南方医医院肝病科陈逢生主任团队接诊后,为其进一步检查,一一排除了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免疫性肝炎等原因,经详细询问病史后,发现赵女士的病情很大可能是“吃”出来的。

原来,赵女士听说羚羊角有大补身体的作用,1个月前自行购买了1公斤羚羊角,连续煲汤喝,不知不觉出现身体异常。

“考虑为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。”陈逢生介绍,肝脏作为人体的“加工厂”,具有合成、解毒、代谢、分泌、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,当受到病毒、酒精、药物、免疫等引起严重损害时,肝细胞大量坏死,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,出现凝血功能低下、黄疸、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临床症候群,死亡率极高。

人工肝治疗脱险

在详细了解赵女士的情况后,肝病科团队随即采取护肝退黄疸、输注血浆、补充白蛋白针等综合治疗,同时为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,力求尽快控制病情。

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。受访者供图

据了解,人工肝全名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,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的技术,以清除肝脏内黄疸和毒素,补充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,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,挽救病人生命。

“人工肝又叫肝透析,和肾透析类似,都是利用血液净化技术代替脏器行使各项功能。”陈逢生指出,不同的是人工肝只是暂时替代肝脏的功能,目的主要是减轻肝脏负担,使肝细胞再生,待肝脏恢复自行工作,就不需要人工肝治疗了。

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,赵女士的转氨酶、胆红素水平都明显下降,总胆红素降至.9μmol/L,乏力、腹胀的症状较前明显改善,胃口也慢慢恢复。经过第二次人工肝治疗后,病情进一步好转,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水平降至75.1umol/L。

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。受访者供图

经过一系列中西医结合护肝综合治疗后,目前赵女士已顺利康复出院。

“大补”过犹不及

临床上,因“吃”出来的急性肝损伤、肾损伤被送医的案例屡见不鲜,究之原因,除了不规范服用药物、保健品,酗酒、长时间吃马齿苋等野菜、喝自制滋补药酒、挖草药吃等,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。

专家指出,有些人在感冒、拉肚子、发烧时,会自行搭配药物服用,有些人盲目听信特效药自行服用,但“是药三分毒”,乱吃药造成的肝损伤后果很严重。

很多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,必须遵从医嘱、合理使用。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。此外,不要盲目相信偏方、验方、广告等,切忌盲目跟风使用中草药及相关制剂,对于成分不明的药物,最好不要服用。

有些人也会说,“药补不如食补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提倡大补特补,只有适合个人体质、补充身体需要的才是进补,盲目进补的结果是过犹不及,反而会损伤身体健康。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、保健食品、滋补品的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江玲

曾利娴魏涵博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ingyangjiao.com/lyjyl/1183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羚羊角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